中冶宝钢积极建设"智慧"冶金运营服务"先锋

2020-09-07 15:54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208

近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实施了以振兴制造业为核心的 "再工业化" 战略,颁布了一系列以 "智能制造" 为主题的国家战略,作为五大工程之一的智能制造工程也成为我国制造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2019 年以来,中国宝武全面推进了智能制造业的战略落地,建成了高效、安全的智能钢铁厂。


站在时代历史改革的新起点,以冶金经营服务为核心业务的中国冶金宝钢,主动抓住改革的第一机遇,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努力成为 "智能冶金经营服务" 领域的先行者和行业 "智慧标准" 的制造者,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了广阔的空间。


以 "智慧" 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目前,企业新老动能顺利转化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以此为出发点,中国冶金宝钢于 2016 年年底制定了 "千人计划"。自实施以来,职工平均年培训 36300 人,累计增加高级职工 860 多人,中级职工 2800 多人。2019 年 12 月,212 名公司级领导成功通过了年度贡献评估和评估,并都获得了公司委托的第一份临时奖励,以存放和管理第三方机构。


中冶宝钢有关负责人认为,这意味着公司的领导人才队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建设一支涵盖冶金全过程链、精湛技术、忠诚可靠、建立冶金经营服务全寿命周期的钢铁 "医生" 队伍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2018 年 6 月,宝武集团明确提出探索建立钢铁智能化制造标准体系,明确采用 "少人"、"集中控制" 和 "一个关键" 的手段优化流程,改革制度,建立高效、安全的智能型钢厂;中冶宝钢也借此机会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进行科技创新,全面提高智能维修、智能操作与维护、智能物流等领域的技术服务能力。"( 完)-


具体来说,中冶宝钢相继开发了远程诊断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实现了总部对外单位的远程技术支持,解决了项目建设中的‘卡壳’难题。"开通远程培训平台,运用 Bim 等新技术,可视化调整设备维修技术施工流程,解决项目施工人员" 不干 "和技能提升问题,为新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建设了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项目建设管理全过程数据的可追溯和易共享。上线" 生产管理 " 模块,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生产过程控制,为生产组织提供准确依据。



一系列有效措施成功地推动了宝钢核心业务向智能化、网络化、不人性化、安全化的转变,并在 "智能化制造" 时代创造了冶金设备运行与维护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中冶宝钢牢牢抓住了智能制造发展的机遇,贯彻了中国宝武集团的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加快了智能制造、智能维修和智能服务战略的实施,建立了智能工业和智能车间。


作为宝钢集团宝山基地最大的综合总承包单位,宝钢动力分公司在创新和发展过程中参与了无人居住的智能工厂的创新和发展进程,不断探索施工质量验收、操作、操作和维护的标准,积累了整个过程的核心技术服务经验。2016 年,驱动分公司集中专业力量,参与宝钢冷轧厂、热轧厂和其他地区交通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大力推进无人驾驶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有力地推动宝钢加快 "智能化" 工厂的转型。


在传统矿产配送港开辟 "智慧经营与维护" 之路


位于浙江省舟山的马旗山港年吞吐量为 6300 万吨,日均进出口为 170000 吨。在巨大的吞吐量下,堆场能否充分利用,堆场的重量和地址都是准确的,这将直接影响港区的生产节奏。然而,为了避免装卸作业,经营者的估计往往非常 "保守"(平均误差 20%,低于 30%),因此需要更多的建筑机械(满载 20 吨 / 车)和人员来逆转。


根据过去三年的统计,马旗山港年平均加油量超过 350000 吨。


为了减少驳船的投入,减少原矿损失,提高堆场的作业精度和利用率,中冶宝钢、上海北斗航海创新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一支合作团队,解决关键问题,并采用 "无人机 +Ai+ 北斗" 方案,利用低成本、高质量的堆场数据采集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对堆场的无人值守和准确估计。


此外,该团队还采用了深度学习的数据处理方法,为智能管理提供了自我学习和自我进化的决策支持,并促进了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应用的创新。


例如,选择物料场标准点,划分无人机飞行扫描区域,实现对材料场变化的快速扫描,实时掌握动态信息,获取无人机图像数据等;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处理物料体积、密度、含水量、材料损失率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物料堆的比吨位,实现智能化评价和计算。


2020 年 1 月 3 日,马旗山港智慧化工厂办公室正式投入使用,首次采用无人机代替人工估算作业,通过与实际装卸结果比较,相关误差控制在 5%≤8% 左右,实现了智能化、准确的物料估算,不仅为港区的生产计划和调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也是散货港的首次应用,填补了业界的空白。"-≤。


同时,中冶宝钢也积极参与科研成果的研究和开发。中冶宝钢自成立以来,已为各生产经营岗位培训了 53 名高级职工和技术人员,同时为项目部存储了一批高素质的操作技术人员。三年来,他们获得了 8 项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奖和 9 项国家级以上科技创新奖。


特别是去年,工作室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推出了 "传送带转向驱动装置和技术",大大延长了港口地区传送带的使用寿命,将输送带的材料成本降低到 100 多万元。


引领智慧潮流 "--" 冶金无轨运输设备


中国冶金宝钢拥有的 "中型冶金重型机械" 品牌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强的冶金物流设备制造品牌之一。



在 1995 年成立时,它也是一家设在外地的小型企业,以维持车辆技术支助。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配套设备的大品牌,并能与欧美多家传统龙头企业竞争。" 中冶宝钢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报道,2014 年以前,国外罐装和铁水车市场基本上被美国 KRSS 和德国 KAMAG 垄断。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冶金重型机械" 成功突破了大吨位集中负荷、多轴液压机械同步转向、车辆遥控全覆盖等技术难题,多年来独立解决关键问题,提取无轨冶金设备制造技术的精髓,实现了 61 项专利,并在 2015 年获得了行业最高认证 -- 欧盟 CE 认证。


今年二月,"中国冶金重机" 品牌 CAN 汽车宣布首次投标塞尔维亚紫金波尔铜采购项目,成功进入欧洲市场。此外,近年来,中国冶金宝钢在 "一带一路倡议" 市场上积极竞争,在巩固国内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今年上半年中标的韩国钢铁采购项目在韩国国内市场已达到 "二级" 持有油轮的水平,也是成功进入发达国家的重要产品。


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中冶金重金属机" 生产的 PBC 系列铁水运输车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产品规格从 80 吨到 380 吨不等,其中 380 吨是亚洲最大的相关产品吨位,以其高质量、高性能、高质量的售后服务等优点,在国内外钢铁冶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向国内外用户销售近 100 套。

目前,制造业重点领域的综合智能化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钢铁冶金企业对车辆联网、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等行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突出,冶金物流设备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中国冶金机械" 很难实践内部技能,通过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积极适应外部市场的变化,巩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冶金机械 "一方面加强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 中国冶金机械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中心,建立和完善" 劳动模式创新工作室 " 和技术研发中心。


经过多方努力,"重金属机" 完善和丰富了铁水车的产品系列,实现了无人驾驶、最小半径转向、铁水保温、自动称重、全功能遥控、无线通信等 "智能" 功能,使冶金大型物流智能管理系统、铁水运输管理系统和车辆远程信息管理系统日趋完善,成为我国同行业 "智慧趋势" 的先驱。


作为中国第一家从事冶金经营和服务的专业公司,宝钢现已在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华北、东南亚等地建立了 "七个区域市场",成功地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 "如何加强和改进" 的发展问题,未来,在智能制造已成为工业发展的主渠道的背景下,中国冶金钢铁将继续做得更好,加强核心产业,建立世界冶金经营和服务的新标准。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环球经济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